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
桌形结体
首页
古典家具
材料
榫卯结构
边框与板结构
案形结体
桌形结体
仿竹式结体
种类
历史
桌形结体可区分为『有束腰』和『四面平』两种类型。 桌形结体顾名思义就是腿柱与桌面四角的边抹齐平。 无论是直腿,C-字形鼓腿或三弯腿造型,腿端皆兜转成马蹄足或其变体如意足,兽爪足或卷足作终。
有束腰造型的家具保有典型希腊建筑基座的特性,后者辗转传至印度乾陀罗国后,因为其堂皇尊崇的支撑形象, 逐渐演变成与佛座有所关联。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经典的须弥座造型也蔓延中国。 早期的高束腰桌子偏向在祭祀或庆典仪式所用。 到了晚明时期, 有束腰的家具已演变成为普通乡村家具设计上的添加元素了。
这类型的前期家具普遍装置腿间的联络横枨(例如:罗锅枨/霸王枨) 或者底部圈足 (托泥)以巩固结构;在高束腰的部位,则安置装饰性的绦缳板。到了晚明时期,由于发展出更为复杂精密的榫卯,带有燕尾形挂销(也称做半个银锭形挂销)的腿部格肩榫使得制作上得以免除霸王枨与横枨等腿间辅助性的部件。 束腰部分则有不同的设计变化,有的是束腰与牙条一木连做,如图例所示; 有的是束腰与牙条分做,再以半个银锭的长销由两者的里皮处穿过连接起来;有的还夹置早期风格的绦缳板作装饰。霸王枨?B罗锅枨或者装饰性的角牙都是桌型结体家具常用的部件。
四面平的形制发展可能缘自早期的箱形结体, 在唐代的绘画中可目睹这类箱形的桌和台座。 简练的四面平形制的桌,床和凳早在宋代就已制造, 直到明代仍然持续流行。 利用直平的特性,易于将数个四面平单桌平整地连接,拼成一大型宴桌。 由于牙条用料在高度及厚度上大增, 四面平桌形结体所用的榫卯,在构造上不同於有束腰桌型结体者。在此(桌形)变体结构上,腿柱顶端部位需造出多个长榫,榫长不仅长及贯穿牙条的高度,而且还要卯入桌面(或椅盘)边框内。
边框与板结构
▪
案形结体
▪
桌形结体
▪
仿竹式结体
版权© 1997-2023
www.chinese-furniture.com, Curtis Evarts
保留所有权利.